義家大小事71

親愛的家長:

    六下第一次月考結束了,一定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。最近網路上很多探討「考試最後一名後來如何發展」的文章,會被廣為流傳的當然是後來有成就跌破大家眼鏡的故事。考試考差本來就不是世界末日,但持續學習的態度才是後來成功的關鍵。吳寶春小學中學不喜歡讀書,所以不識字、基礎知識不足。國中畢業去學做麵包,第一天上班時,師傅要他秤一百兩的砂糖,但使用的時鐘秤上寫的是一斤、兩斤,他不知道要怎麼秤,也不知道一斤是十六兩,所以無法換算,從那刻起,才體認到原來讀書這麼重要,但已無法重回小學學習。後來當兵時遇到了好朋友教他識字、查字典,藉著閱讀開始有知識、有想法,也試圖改變。例如他看許文龍的《觀念》這本書,學習遇到問題的時候如何去面對、如何解決、如何思考、決策。決策之後、成敗之後,心態是什麼。之前班上也有孩子說他不想讀書,因為以後他只要擺攤做生意,從吳寶春的故事可以知道基礎的知識是未來生存必備的,透過閱讀可以學習成功者的態度和行為模式,學習是一場馬拉松,要隨時補給才能到達目的地,不必追求考試第一,但保持學習的熱情和習慣,終生受用。

   個人得獎和團體得獎何者比較快樂?上個星期讓孩子閱讀「不想變得像父親一樣」書籍中的「就是想贏才有意義」,故事是說,孩子們參加壘球隊,遇到很兇的魔鬼教練,表現不理想時,教練會當眾辱罵笨蛋、混帳。媽媽們無不心疼自己的寶貝,認為孩子還小,只要把運動當作玩樂即可,不必在乎輸贏。但阿直的父親卻不這樣想,他親自到球場觀察,眼見兒子阿直被球擊中,痛得蹲在地上,一會兒後又昂首站了起來,這位父親觀察到孩子們認真努力的練習,即使稍遇挫折,臉上仍流露滿足的表情。「就是因為想獲勝才會那麼努力,所以不論輸贏都有它的意義啊……。」最近練習團體跳繩,過程中也會有挫折、受傷,但我看到孩子想贏的決心。全班為一件事情共同努力,這種記憶在很多年之後還是會令人回味。以後同學聚會,不會有人談論哪一次考一百分、第一名,會想到的都是一起練習團隊比賽的事情。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們加油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