義家大小事25

親愛的家長:

    十二年國教比序的設計,最後的關鍵可能會落在作文上面,很多家長開始緊張,是否要讓孩子去「補」作文。如果是傳統的補習方式,給大綱和佳詞美句,然後就要孩子擠出一篇作文,這肯定是最大的折磨。因為其他科目的補習,可以「講光抄」,不懂不會時,可以觀摩鄰座,因為答案是標準一致的,作文則是必須在時間內交出作品,且不能寫得和別人一樣。作文能力的培養是無法速成的,寫作文也不應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。科技發達只是改變了寫作的介面,從竹簡到紙張到電腦;和改變了傳遞的方式,從人到飛鴿到郵差到電子通訊設備。至於要溝通的內容還是要人自己思考和組織。

    教學生寫作好像教烹飪一樣,食譜上面有材料有步驟說明,但每個人看著食譜做出的同一道菜,色香味卻有差異,這就是經驗和用心的差別所造成的結果。有經驗且用心的廚師會根據當天的天氣、鍋具、食材狀況,調整火侯;沒有經驗的生手依樣畫葫蘆;不用心的老手不管周遭的變化,倚老賣老習慣成自然,結果就會有不同品質的成品。課堂上可以教技巧教策略,但火侯的掌握是靠不斷的嘗試累積經驗內化而成的能力,寫作的火侯靠大量的閱讀、細心的觀察、實際的體驗和不斷的練習。寫不好就不寫,越不練習就越無法進步。老師批閱只是當讀者,不適合大幅度修改孩子的文章,只能提供意見,否則就變成老師的作品了。自己的作品要靠自己反覆閱讀,每一次閱讀都可能有新的想法,做為下一篇作品可用的資源。

    班上有孩子在遊玩時發生不愉快,爭吵時失去理智竟然罵了對方的媽媽。所謂「禍從口出」,話一說出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,被罵的人心情低落,罵人的人後悔莫及。我覺得這不是單純由老師給予處罰就能解決的問題。我要說錯話的人寫信給對方的媽媽請求原諒,並把這封信也帶回去給自己的媽媽簽名。被波及的媽媽很明理,寫了一封信給做錯事的孩子,指導他改正及鼓勵他努力向學。犯錯的孩子把信拿回家,當然免不了被自己的媽媽教訓一番。出社會有時候一時衝動的行為,可能就會面臨刑事的處罰和民事的賠償,從小就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負責和善後。也謝謝兩位媽媽的指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